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林业   5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64篇
  106篇
综合类   649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82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解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沙门氏菌的流行与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了5个牧场300份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利用荧光PCR方法鉴定,同时对分离出的阳性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12株沙门氏菌,分离率4%;耐药性分析表明分离的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链霉素耐药率超过50%,对氨曲南、诺氟沙星、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敏感性大于70%。此外4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适用于高产奶牛的同期发情程序方案,将218头膘情良好、子宫和卵巢发育正常的不同胎次荷斯坦牛随机分成两组,试验1组为106头,试验2组为112头,分别采用两种同期程序(0.5.6.8和0.7.8.9)进行处理,测定情期受胎率,用于评价两种同期程序对高产奶牛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试验2组情期受胎率平均为41.96%,...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T淋巴细胞在皮肤真菌病奶牛中的作用,对患皮肤真菌病的奶牛和健康对照牛静脉血中的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了检测。采用酯酶染色法观察并记录静脉血中酯酶染色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用瑞氏染色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结果表明,患病奶牛的T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奶牛,说明T淋巴细胞在抗皮肤真菌病免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奶牛体重大,肢蹄部作为奶牛日常活动的重要支撑器官,容易发生变形、跛行和蹄裂等。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季节、营养、生产、管理因素分析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对养殖场常见的腐蹄病、蹄叶炎和局限性蹄皮炎临床症状进行概述,并总结了奶牛肢蹄病的局部和全身治疗方案,提出科学选址和建场、制定护蹄保健制度、合理搭配营养和定期进行药浴4种预防肢蹄病的措施,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辅料与菌剂添加对牛粪堆肥过程中堆体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牛粪为原料,设置7个不同的辅料和菌剂处理, T1(牛粪+玉米秸秆+发酵菌剂)、T2(牛粪+稻草+发酵菌剂)、T3(牛粪+蘑菇菌渣+发酵菌剂)、T4(牛粪+玉米秸秆)、T5(牛粪+稻草)、T6(牛粪+蘑菇菌渣)、CK(牛粪不添加辅料和发酵菌剂)。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各处理批次的水分含量和C/N均呈下降趋势,pH值先升后降,有机质先降后升,种子发芽指数随堆肥天数的增加而增加。T1和 T2处理堆体升温快、高温期持续时间长,最高温度可达到66℃~67℃,高温期持续30~32天,加速了堆肥腐熟进程,提高了种子发芽指数。堆肥结束时T1和T2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达到78.26%和76.48%。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T1腐熟程度最高,即当牛粪与玉米秸秆配比为4:1时,添加发酵菌剂有利于堆肥腐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建立奶牛疾病预测模型的6种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算法的性能及预测变量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共计944头泌乳牛的生产信息、行为信息作为预测因子,疾病信息作为输出变量,训练并验证模型。将日产奶量、反刍量、活动量、胎次和泌乳天数作为输入变量,利用ML算法建立奶牛疾病的预测模型,评估决策树(Decision Tree, DT) C5.0、CHAID算法、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 RF)、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 BN)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6种ML算法的性能,评估预测变量的重要性,以及将胎次和泌乳天数纳入预测变量后模型性能的改善情况。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模型性能,按照权重排序评估输入变量对模型预测的重要性。【结果】DT C5.0算法敏感性>85%,特异性>90%,为性能最佳的模型;RF总敏感性为56.8%,对各类牛预测的性能较稳定;ANN、BN、DT...  相似文献   
17.
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细胞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及应激反应等。在奶牛感染乳房炎时,大部分涉及中性白细胞移行和激活的炎性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在他们的启动子区都包含一个可结合NF-κB的κB位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依赖NF-κB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笔者详细的阐述NF-κB基因在奶牛乳房炎发病过程中的特点、作用和表达机制,为从分子水平认识和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一定的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植物甾醇对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泌乳期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和800 mg/d植物甾醇,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植物甾醇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试验组血浆生化指标Ⅱ组变化最为明显。较Ⅰ组而言,Ⅱ组血浆雌激素、孕酮、催乳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②较Ⅰ组而言,Ⅲ组血浆白细胞介素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提高(P<0.05)。③与Ⅰ组相比,Ⅳ组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明显下降(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提高(P<0.05)。添加植物甾醇可提高奶牛的泌乳量,改善奶牛内源激素不平衡的状况,并促进奶牛发情,改善奶牛脂类代谢情况,改善奶牛体质,其中200 mg/d植物甾醇添加量为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19.
为研发用于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分离鉴定的鉴别显色培养基,并检验其与普通分离鉴定培养基辅以生化鉴定和16S rRNA核酸序列测定两种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笔者以生物信息学方法筛出各种属细菌的特异性酶、可作为唯一碳源发酵产酸的碳源,然后合成酶显色底物,连同碳源、酸碱指示剂制备显色培养基,将各种属标准菌株、野生型菌株涂布培养,评估菌落形态、菌落颜色及培养基基质颜色变化。采集隐性乳房炎(CMT法检测)及临床型乳房炎病例的牛奶样品(絮状物、凝块、清亮状或血乳)共计482份,用鉴别显色培养基和两种传统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鉴别显色培养基上菌落纯化后提取DNA用于16S rRNA序列扩增,产物送去测序(n=194)。以两种传统方法为参考,判定鉴别显色培养基鉴定病原菌的可靠性,用SAS 9.4的FREQ程序计算鉴别显色培养基的简单科恩κ系数。鉴别显色培养基上常见乳房炎病原菌不同种属的菌落形态和培养基基质颜色明显不同,肉眼即可辨别。鉴别显色培养基与两种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参数分别为κ=0.70、κ=0.96。鉴别显色培养基能够作为常见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标准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MMP-9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机制,选用产后6~10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ELISA检测PGF2a、孕酮浓度;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的表达;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子宫内膜MMP-2和MMP-9mRNA表达。结果表明:试验组PGF2a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GF2a与孕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93);试验组子宫内膜中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MMP-2和MMP-9mRNA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产后子宫内膜炎病牛子宫内膜MMP-2、MMP-9低表达,导致Ⅰ型和Ⅳ型胶原降解受阻,使细胞外基质为子宫内膜细胞提供的刺激信号不足,子宫分泌PGF2a量少,黄体消退障碍,血清孕酮含量高;说明子宫内膜MMP-2、MMP-9mRNA表达对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